公司新闻 分类
AG九游会何为社会生态?何为健康的社会生态?发布日期:2024-01-25 浏览次数:

  AG九游会睡不着!晚上绝对不能思考太过复杂的东西,要不然大脑思维太过活跃根本睡不着。今晚因为手贱特意修改了一篇文章,又提了两个问题准备后面慢慢来回答,看着闹腾的孩子也睡了自己还是睡不着,现在又喝了点白酒也睡不着。索性不睡了,直接写经过自己思考的浅显内容。

  确切的说,社会生态指的是人与人相处的状态。若细分,一个人独处时与自己相处的状态也算,两个人因感情相处的状态也算,包括熟人之间的爱情、友情、亲情,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各种浅淡情感互动,一群人参与生存竞争时相处的状态还算,一群人在生存竞争之外的相处状态也在其中。

  不知道有没有描述完整个社会的相处模式,因为现在脑子有点混乱。若按照个人、家庭、社会,熟悉的身边人和陌生人,有利益关系的和没有利益关系的,来规类描述,大概已经总结的七七八八差不多了。

  我觉得吧,就是我们和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有竞争关系时的利己和无利益关系时的平等。

  要知道,即便是两个人相处时也有利益关系。不管是因为亲情、爱情还是友情相遇相处,又或者是陌生人的偶然相遇相处,都有似有若无的利益关系存在。

  只不过,在各种不同的关系中我们想得到的东西不同。亲人的爱护、爱情的陪伴、友情的仗义相助和知己的惺惺相惜,甚至陌生人的赞美认同理解都让我们内心温暖,也都是我们希望得到的东西AG九游会。

  和一群人参与生存竞争时,胜出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俯视群雄时的那种优越感让我们更爱自己。和一群没有利益关系的人相处时,我们也能平心静气的相处。甚至,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或者她思考,同情爱护尊重鼓励帮助等等感情荡然于胸怀,谈笑风生间动真情。

  大概只能说,社会生态就是整个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只能说整个人类社会生态,脱离了利益关系依然无法说清楚。

  整个人类社会生态因各种利益关系而不断的在变动,并不是恒定的。不同的人感知到的社会生态是不同的,甚至不同的人遭遇到的社会生态也是不同的。

  想早点撤场离开,无奈这篇文章实在不好写,只能先忍着,再花时间慢慢地一点点写。今天的状态不好,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就是废人一个。人生太悲催,才三十八岁的年纪,感觉自己遭的罪够别人过几辈子了。一眼能望尽人生尽头,一眼能望尽社会尽头,一眼能望尽宇宙尽头。可能是消极,可能是悲观,我不心累,让谁心累?每天吃的饭产生的能量,都用在在这些对个人生存毫无意义的地方。

  看到前一篇文章的首评,说紫薇圣人治世绝对不会用平衡术,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本不想提紫薇圣人这个人,最近几篇文章专门提一下紫薇圣人,就是为了方便思考相同社会问题的人能够看到我的观点,看看能不能得到启发利益社会。

  若说真理是一座十层的高塔,有人只能看到下面一层有什么,有人只能看到下面两层有什么,有的人能看到下面三层有什么,有的人能看到下面四层有什么,有的人能看到下面五层有什么,能看到六层和六层以上有什么的人不多,最厉害的能看到十层有什么,只有塔才能看到第十一层的塔顶以及塔的各层有什么,甚至塔还能看到每个人看塔的人。

  明明就是同一个塔,不同认知维度的人看到后却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相同认知维度的人,站的位置如果不正确,可能连塔里有什么都看不到。

  高认知维度的人,能够看到低认知维度人眼里的世界长什么样子,低认知维度的人却没有办法感知高认知维度的人的世界长什么样子。

  思维是需要交换的,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交流的。若没有我无聊时写的这些文章,而君又恰好也没有看到我写的小文,可能就不会知道有人这样看待问题。

  说到底,我们的社会一直都是由少数人主导的社会,有多少的人才淹没在历史河流里,有多少有价值的见解最终在脑海一闪而过,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

  人类社会发展基于前人的那些有价值的见解,可能我们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见解远远少于时代实际产生过的有价值的见解。

  好像偏离了文章主线,那就再慢慢的拉回主线上。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大众思维也不是都对社会有益。我们社会太过复杂,人心太复杂。同一个人的思维也变化太多,前一刻的思维定格天堂,下一刻的思维定格地狱,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更多的时候,我们甚至分不清楚是非对错。说这话,可能读者会暗笑我蠢笨无知。但是很多时候,对于是非对错我真的很茫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去选择。

  也许只有夜深人静时,有些问题才能看的更透彻。纵观人的一生,其实挺乏味无趣的AG九游会。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弱肉强食的环境里生存,不是在战胜别人就是在战胜自己,不是在吃饭就是在赚吃饭用的钱。

  总觉得,我们人类像活在山上的一大群猴子,整天追着一把香蕉跑,整天打的头破血流,整天为了吃饱肚子疲于奔命。这样的社会生态实在让我爱不起来,甚至让我极端厌弃这样的社会生态。

  总觉得,人不该如此悲催的度过自己的一生。生命的意义不应该一直被捆绑在一张嘴上,若不能摆脱这张嘴就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么活着也是一种悲哀。

  有时候想,若在出生之前知道自己来的是这样一个鬼地方,打死我也不会来的。若我当年没有生下那个到现在还未成年的孩子,或许我会选择离开尘世,甚至我可以毫无留恋的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选择不了自己的父母,更选择不了一生境遇和命运轨迹。在我们祖父母不知道能给我们父母提供什么样的生活时,我们的父母出生了。在父母不知道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生活时,我们出生了。在我们不知道自己能给后代提供什么样的生活时,我们有了后代。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人,重复着相同的命运。

  我们拼尽一生,也难以彻底解除自己的生存危机。我们拼尽一生,也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折磨着我们的身心,为生计发愁而四处奔波,为情所困而痛不欲生,为才华不得施展而抱憾终身,等等。

  每个认真打拼努力活着的人,都是真正的英雄,都是生存能力超强的女汉子和男子汉。

  少年时的无知,青年时的迷茫,中年时的焦虑,老年时的无助,是我们一生的心理历程。

  自古以来的官场就和现代的职场一样的丑陋,我们气愤溜须拍马的小人总能得志,我们感叹认真做事人品贵重的谦谦君子却往往不得志。整个职场乌烟瘴气勾心斗角,令人生厌,甚至看不到出头之日。

  而创业比职场更残酷。市场变幻莫测成败概率九死一生。可以说,对于普通人来说,投资市场上百分之九十地方都是坑,胡乱投资比做打工者被盘剥更容易进入赤贫甚至负债累累。

  那些生存竞争的获胜者,未必都是各行各业专业能力超群的佼佼者,他们有些只是洞悉了人性,只是善于利用人性盘剥其他人罢了。真正认真做事的那些人,往往籍籍无名不得志,甚至因人性被利用。

  第一,识人难。画人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更因为,人心人性都是随着境遇会改变的,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第二,人都有个性弱点。善思者往往不善行,善行者往往不善思。健谈者往往认知不高,寡言者往往交际圈子小。这就导致我们的社会分工不够合理妥当,社会协调工作的人员配置不够合理妥当,甚至完全整反了。

  第三,有人利用人性弱点。实力竞争不过对手的人往往走捷径,示弱讨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甚至欺上瞒下表里不一两面三刀,还有当面讨好背后捅刀子的极品。

  感觉说的有些过,也不知道有没有踩到知乎的红线。平台把控舆论,对于社会来说利大于弊,是好的。

  社会生态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它们都是围绕生存竞争展开的,都是围绕着每个人要吃饭的那张嘴展开的,也都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正相关。利益得失的复杂演变,催生出了复杂的社会生态。有时候身边的人还没有陌生人亲切,有时候身边的人比陌生人要可爱,这些情况都因利益关系随时改变。

  社会的魔幻在于,我们心中认定的那条路却怎么走都走不通。为了吃饭续命,为了能够活着,我们绞尽脑汁机关算尽,努力的去适应社会生态。可能我们最终都活成了当初自己唾弃的那个样子。

  若没有当初懵懂无知时生的那个到现在还未成年的孩子,估计我都没有继续活下去的想法。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违心的活着,比死还要让我难受。

  每个人都有给自己的人生设限,给自己的人生画出来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来规范我们的人生,以便我们能够活成自己心中想要的那个样子。

  我们总觉得别人的样子,才是我们渴望得到的人生。岂不知,自己无比向往的生活却让自己羡慕的那个人活的精疲力尽痛不欲生。我们无法体会别人的痛苦喜乐,正如别人无法体会我们的痛苦喜乐一样。

  能陪我们度过一生的,除了自己再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人能帮助我们分担人生苦难,无论是身体的苦难,还是心中的苦难。甚至,心中的苦难都无法分享,也无处诉说。别人的苦难在我们眼里就是一个不高的门坎,觉得很轻松就能跨过去。可我们自己心中的苦难,却都成汇成了一片看不见边际的海,集成了一座怎么努力都望不见顶的山,变成了阻在眼前死活都无法通行的悬崖峭壁。

  心中的苦难,大部分从我们的嘴衍生出来的。为了吃饭,有人智取,有人力争,有人捡漏,有人舍身,有人寄生于强者,有人庇护弱小无助者。

  有时候觉得,我们还不如老鼠乌托邦实验里的老鼠,至少它们吃喝不愁生存无忧,只要让它们自己开心就能实现鼠生无憾。

  我们人类的全部精力依然都在解决生存问题上。甚至我们人类把过的比别人好作为毕生的梦想。并不是实现衣食无忧后取悦自己的心,让自己过的开心。或者说,我们内心的幸福感来自和别人攀比,而不是来自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看上去更优秀,心态更平和,精神更满足,身体更健康,不是应该成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吗?为什么,我们不和从前的自己比谁更优秀,却一直在和其他人比?

  君不见,再优秀再强大的人,他或者她也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现实状态。人比人,气死人。人的一生有得意时,有失意时,得意时一切顺风顺水,失意时喝口凉水也能呛死一个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状态都不是恒定的,祸福难料吉凶难测,前路漫漫看不清楚。

  即便知道是真的荒唐,我们暂时也无能为力。仅仅是为了一张嘴,就能耗尽我们所有的精力时间。为了能够吃上饭,我们搜肠刮肚想着如何才能战胜别人。每个人的一生,时间精力都耗在养家糊口上了。

  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离心中的目的地也会越来越远。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离心中的目的地也会越来越近。

  若一个社会只有极少数人的一生过的不幸福,那么肯定是他们努力的方向错了或者努力不够。若一个社会所有人的一生过的都不幸福,那么肯定是整个社会的人努力的方向错了。

  有些絮絮叨叨了,对于陌生问题的粗略思考,只能是想到哪里,就先写到哪里,跟随意识流做记录。

  一,社会生存模式即解决所有人吃饭问题。吃饭问题是大事,不吃饭就死翘翘了,其他的问题就不用提了。目前看来,我们人类依然没有脱离兽的本性,吃个饭依然和动物一样争来争去甚至大打出手,有辱斯文,有失文明体统。

  二,社会情感模式即人与人相处时的彼此认同感,相互排解灵魂孤独,相互解惑生存难题,相互陪伴排解寂寞无趣。一个人过日子孤独寂寞,病了没人陪,伤心了没有人安慰,年老时生活不能自理没有人管,日子过得不开心。两个人合伙过日子更热闹分工明确合理,不过问题也多。要把两个个性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认知层次不一样,三观不同的男女,捆绑在一起过日子,绝非易事。有爱情时什么都能忍着,不爱了就什么都不愿意忍更忍不了了。爱情不是固定元素而是变数。当爱情慢慢褪色成为亲情的夫妻,比单纯的爱情可能更好彼此相处。情事解决了,鸡零狗碎的生活琐事一大堆。遇事时意见不统一常常发生,能磕磕绊绊吵吵闹闹的陪伴一辈子,都是好日子。

  亲情友情,贯穿整个人生。把一堆个性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三观不同的人聚在一起和睦相处,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同样不易。迷惑时的指点迷津,人生低谷时的帮扶开解,对事见解一致时的惺惺相惜,情绪低落时的把酒言欢,等等,都滋润了我们的情感,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可能和陌生人的相处更轻松。和陌生人相处时,我们能轻松跳出原有的生活框架,以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都是最大的,父母、伴侣、子女是陪伴我们最久的人,他们也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还有身边的亲朋好友,以及偶然相遇却一见如故的陌生人,都是一生的最重要的遇见。

  三,整个社会的生存模式和情感模式相互叠加衍生出来的精神文化氛围以及精神文明追求。狭义上的社会生态指的正是这个。精神文明氛围是不是让人感到舒适,精神文明追求是不是让人向往,是我现在能想到的衡量社会生态的最基本的两个标准。

  或者说,社会生态指的是一个人生存时的难易程度,和他人的相处时的舒适程度,还有整个社会让人感受到的舒适程度。

  不过,唯有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氛围和精神文明追求,才能够实现轻松个体生存、开心的和身边人过日子、走在社会的任何地方都让人感觉舒适。

  若用精神文明氛围和精神文明追求来衡量我们人类社会,感觉我们依然是活在丛林里的野生动物。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生存危机,不知道在哪里被同类攻击,不知道遇到无法抵御的人生低谷该怎么应对,不知道遭遇天灾人祸时能依靠谁,甚至我们不知道谁可以信任。

  好的社会生态,先贤圣人总结过,我给大家搬运两段关于老子孔子和孟子眼里的社会生态。

  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无为的原则出发,老子反对人之有为,因为有为破坏了人的原始的自然淳朴,造成了人格的分裂,带来了虚伪、狡诈、贪欲、罪恶等种种社会丑恶现象。“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天下有道,一切都自然而然。不标榜仁义,而自有仁义。等到以仁义相标榜,则意味着仁义已不复存在。由此老子提出“绝智弃诈”“绝巧弃利”,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虽有舟与,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这是一种复古思想。与这一社会理想相适应,老子还主张贵柔处弱,认为“坚强处下AG九游会,柔弱处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进而主张“上善若水”,认为最完善的人格应具有水一样的心态和行为,“处众人之所恶”,去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坚忍负重,居卑忍让。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古人可能没有考虑经济活动造成的贫富差距太大,古人只考虑到了完善国家法制,明确和规范社会的奖罚善恶制度,以及教化民众形成道德素养。老子提出来的社会生态,是全民精神素养极高全民认知平均线极高时的无为而治,是我们人类社会生态的终极形式,至少现在无法实现。拉高全民认知高度和精神层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实现。

  个人认为,乱世和民不聊生,一方面是政治制度不合理,也就是法制不够完善不够合理,另一方面是私有制下诞生的货币体系造成的,也就是是社会财富分配制度不合理造成的贫富差距太大,还有一方面,就是人人为己的人类天性造成的,也就是民众道德缺失。最重要的是,全民认知不高精神层次低。

  不过一个人的精神层次再高,在生存面前也是无用的。比如我,即便看透了人生和社会的一切,可是只要我想活着,就必须要吃饭,要吃饭就得想办法赚钱,就得面对被盘剥和盘剥别人这两个选择。或者,我根本就没有选择,心软善良仁慈注定我不忍心盘剥别人,只能被盘剥。只有一个社会的精神层次高,才能改变社会生态向好的方向转变。

  归根结底,社会内部的财富分配制度不合理才是社会长期动荡的根源。或者说平民百姓吃不上饭,才造成了社会动荡发生内乱,那个时候法制和道德对于结束动荡都是无用的。吃不上饭就意味着死亡,在死亡面前制度和道德就没那么重要了。

  个人觉得,一个朝代的兴起到灭亡都和钱有关。若说那些亡国之君断送了祖宗的万里江山,都是因为他们太过昏庸无能,我是不信的。远的咱们看不见,清朝可是几千年以来惊人的没有出现一个昏君的朝代,为什么它也亡国了?

  建国初期各个朝代的吏治清明,加上前朝时期大的阶级集体经过改朝换代差不多血拼光了老本,整个社会重新分配社会财富,这个时候的国家内部还没有形成过大的阶级,新的阶级集团还在形成的初期阶段。

  建国中期的各个朝代,随着阶级固化民众和国家都开始忙着赚钱,贪官污吏也越来越多,社会财富越来越向极少数人手里集中,底层的劳动人民们承担了大部分的社会责任,他们越来越穷了,而富人和权贵们感觉赚钱越来越难了。这个时候,国家的开支越来越大,富人权贵甚至平民的开支都越来越大,大家以为经济是会一直增长的,钱会越来越多的。

  其实货币总量是固定的,货币体系就是一个零和游戏,参与货币体系的人实质上都是在相互掏口袋。你赚的钱都是别人口袋里的,别人赚的钱都是你口袋里的。衡量我们自己是贫穷还是富有,真正的参照物都是货币体系里的货币总量,而不是我们手里具体有几个铜板,占有货币体系的货币总量的百分比才是衡量我们贫富的唯一标准。货币体系的魔幻在于,别人得到的比你的钱多,就意味着你手里的钱少了。奖励有惩罚无,是货币体系的隐性特征。用钱生钱肯定比用力气赚钱效率高。

  建国末期的各个朝代,富人权贵和贪官污吏们赚不到钱了,他们又想过上更好的的日子,就铤而走险,想办法避税和捞国家碗里的钱。富人权贵贪官污吏们把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转嫁给底层人民,导致底层人民就只能越来越加贫穷了。原本属于国家的财富被富人和权贵搜刮,直接导致国库空虚,国家应该办的那些大事就都没有钱办了。最后恶性循环,加速国家的灭亡。

  治理国家和经营企业一样,甚至我们管理自己的家庭事物也和经营企业是一样的。若我们把国家看做是一个企业,贪官污吏就是企业高级职员,权贵和富人就是大股东,平民百姓就是企业员工。大股东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们都公器私用,拼命把公司的钱给自己家里捞,一旦企业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现金流断了,又没有人带着资金来救援,这个时候企业不宣告破产还能干啥?

  回到社会生态上,政治制度、道德观念、社会财富分配制度,是会相互影响的,很难说清哪一个更重要。不过社会财富分配制度,是命脉,最终起决定性作用。

  清亡以后,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血拼事件就和平接收了万里江山。那为什么民国这么短命?以下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首先,社会财富没有重新分配。统治者还是当初的有钱人。民国政府代表着中国各级资本家们的利益,对民生的关注和清朝一样。有钱人还是有钱人,没钱人还是没钱人。贫富差距这个社会矛盾并没有因为这次的改朝换代而得到缓解。

  其次,政治制度换汤不换药。民国的吏治更加腐败搜刮的更干净,社会的贫富差距更大,没有了君权的制约国家的钱都进了财阀官僚的口袋,以民国四大家族为代表赚的是盆满钵满富的流油。临去台湾前,和咱们一样来世上历练的老将同学还给我们演示了一下怎么用纸换东西,具体的说那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超发货币引发的恶性通货膨胀事件。米价一天能涨几次,物价一路疯涨,底层人民卖田卖房卖老婆卖儿女换饭吃,多少人倾家荡产。

  最后,若安在道德上没有意义。道德的沦丧出现在清朝,民国接受了清的江山和制度,自然还有官僚风气,以及清朝的社会道德缺失。

  只能说,没有解决上面这三个问题,破旧立新,超额解决以上全部问题,也从此更得人心。

  我生于一九八三年,自然没有见过民国风云,但是从那个时候活到现在的前辈肯定有不少,想补充的,想批评的都可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