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AG九游会“绿色+金色+红色” 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发布日期:2024-01-26 浏览次数:

  AG九游会善洲林场是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牵头创办的国社联营林场。35年持续不断的造林,不仅在这里种下了改善生态环境的5.6万亩森林,更在当地人民心中种下了生态发展的种子。在生态治理取得有效成果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林下经济等相关产业市场价值不断凸显。同时,杨善洲精神这笔宝贵财富也为林场及周边地区开启了红色文旅发展的全新模式。

  善洲林场通过“绿色+金色+红色”的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相互叠加,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化经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新路径,是一个成功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善洲林场场长王金波是1988年与老书记杨善洲一同植树造林的林场老职工,目睹了林场所在地——大亮山如何从荒山到恢复生态造福百姓的全过程。他介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的毁林开荒使得原本翠绿的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杨善洲同志退休后回到家乡牵头创办国社联营林场,带领林场职工和周边群众艰苦奋斗,植树造林5.6万亩。2009年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当时对林场种植树木的价值进行了估算,超过3亿元。

  施甸县林草局负责人介绍,承接善洲林场管理任务后,施甸县林草、自然资源、农业等部门的持续投入精细养护,使善洲林场“绿色家底”越来越夯实丰厚。特别是近年来,在习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AG九游会,通过大力传承杨善洲精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转变单纯的植树造林护林观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体系整体建设的绿色生态、金色发展、红色传承的新路子,在守护好林场生态资源的同时,立足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融合发展生态产业,努力实现善洲林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全面彰显的目标。

  善洲林场生态价值提升是一个开头难、中间增长缓慢、后期爆发式增长的过程。植树造林是第一步,为当地发展打下绿色的底色。随着树木长大,区域生态链不断完善,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提升。林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从建场之初的不足17%提高到98.94%,活立木蓄积量达331170立方米,含氧量提高,林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源涵养量显著提升,2022年3座小型水库蓄水43.1万立方米。316处水源保护点覆盖供水人口3.93万人,成为实实在在的“绿色水库”。此外,林区群众每年能直接获得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助共54万元。善洲林场聘请生态公益林护林员12名,人均年增收1.97万元,直接提升林区群众收入。

  2019年开展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结果显示,善洲林场森林价值增长至12.84亿元。其中,木材产品价值为3.23亿元,包括涵养水源价值、保育土壤价值、固碳释氧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森林游憩功能价值等在内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61亿元。

  近年来,林区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生物多样性逐年丰富,新物种不断增加,拥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3种、濒危及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种。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印支灰叶猴群,以及对环境质量要求极高的国家近危级珍稀植物水晶兰等都在林区出现。

  善洲林场海拔跨度有1000多米,从最高海拔2600多米处到最低海拔1000多米处形成了立体的生态系统,在发展生态产业时因势就利形成了立体的产业分布。

  在高海拔区域,林下采集野生菌、野生药材、野生蜜蜂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季节性收入。“由于生态变得越来越好,山中开花的植物多了,蜜源丰富了,蜜蜂食物多了,产出的蜂蜜也就品质高数量多了。”雷打树村村民李忠远说。

  在海拔稍低的区域,相关部门进行产业引导,利用林场林下空间资源优势,发展林果、林菜、林茶等产业,种植茶叶、食用菌、中草药,积极发展核桃、樱桃、麻椒等特色林果。

  在低海拔地区,得益于林场水源涵养充足AG九游会,当地进行了近15万亩土地灌溉设施改造,大力发展冬早蔬菜和芒果、龙眼、香蕉等热带水果种植。

  善洲林场处于施甸县姚关镇、酒房乡、旧城乡三个乡镇交界处,林场联动周边乡镇不断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促进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发挥种植业、畜牧业、水资源等优势,开展火腿、肉肠、腌腊食品、核桃油、茶叶、蔗糖等农产品加工业。周边乡镇发展生态养殖业和林下种植业每年总产值达7000万元以上,2021年特色林果业年产值约4400万元。姚关镇、酒房乡等多个乡镇农业总产值达19亿元。“一洺香淳”“姚关火腿”等品牌享誉省内外。

  施甸县青年创业者吴金翠受杨善洲老书记事迹感召,从上海回家乡创业,承包了老书记当年带领老百姓种下的1000余亩茶园,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80余名建档立卡农户投入茶叶种植加工,建立集研发、制茶、体验、休闲为一体的茶基地,挖掘研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土罐茶”,开发“善洲青”茶叶产品,实现生态产业化经营,打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善洲林场既是生态文明建设典范,更是一座精神丰碑,赓续了红色文化传承。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林场已经成为全国有影响的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的教育基地和平台。

  杨善洲精神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善洲干部管理学院培训部部长周波介绍,学院把弘扬杨善洲精神与宣传习生态文明思想结合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介绍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实践。截至2023年3月,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4127期,培训党员干部15.03万人次。

  善州林场于2020年3月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推动形成“旅游+生态”模式,并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产品线上线下代买代卖服务,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发展。2022年,善洲林场旅游人数41.16万人次,旅游收入945.66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秉承杨善洲遗志,切实践行“两山”理念,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加大善洲林场建设,用绿色生态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AG九游会,林场和周边乡镇群众立足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融合发展生态产业。杨善洲干部学院传承杨善洲精神,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林场探索出一条绿色生态、金色发展、红色传承的新路子,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