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AG九游会绿满乌蒙满眼春——毕节市推动绿色发展综述发布日期:2024-02-19 浏览次数:

  AG九游会的大鸟,将青瓦白墙村庄和金色粮地拱卫,粗壮挺拔的华山松和马尾松从山头一直绵延到山脚溪谷。

  青山绿水相伴,茂密的树林呵护着美丽的苗家村寨,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图。30多年前,海雀村山秃水枯、“苦甲天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扶下,海雀人使出“愚公干劲”决战贫困,通过三代人接续奋斗、勇毅前行AG九游会,书写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蝶变传奇”,成为毕节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迈进乡村振兴新征程的一个生动缩影。

  2018年7月,习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毕节市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毕节市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定不移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绿色发展新路。

  1月28日,兔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毕节市在七星关区朱昌镇伍坪社区市级义务植树点与全省同步开展2023年义务植树活动。当天,全市同步设置8个县级植树点、252个乡级植树点,共2.75万人参与植树活动。

  大地披绿挂翠,山河展露新姿。没有绿水青山就不会有金山银山,毕节市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放在了首位,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

  扶犁开沟、躬身栽树……在金沙县平坝镇八一社区,春季植树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党员干部、志愿者、社区居民忙得热火朝天,劳动过后,一排排整齐的绿树站立起来,治荒山、护新绿。

  治理荒山,迫在眉睫!1985年,时任平坝镇党委书记的杨明生“辞官”回家种树,带领村里27户127人成立“高原营林生产合作社”开始植树。

  向荒山与沙土宣战,一年又一年,人们种下的树苗成活率逐渐提高,4.5万亩“绿颜”一改平坝多年来的“土气”。2008年冬,杨明生种不动了,他叮嘱儿媳妇王群:“带领群众致富,接好高原合作社的班,一代一代传下去!”话毕,老人走了,留下满山的郁郁葱葱。

  石头上种树,石头下开花,薪火相传的植树基因让八一社区产业多点开花。今天的八一社区,一改荒山秃石旧貌,处处见绿。近三年来,在社区居委会主任王群的带领下,种植茶叶1268.07亩、脆红李1360亩、蔬菜224亩、高粱960亩,产业发展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依托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储林项目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质量提升等工程项目,毕节市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统计数据显示,10年来,毕节市累计完成营造林1400多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林木蓄积量增加3600多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从43.1%上升到60%,提升近17个百分点。

  过去,“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天边边”;如今,毕节市广袤大地绿浪滚滚,一片山清水秀,乌蒙山水之间织就了一幅绿意盎然的生态壮锦。在海雀村,万亩林海苍翠连绵,森林覆盖率高达77%。

  “我们主要生产销售生鲜天麻、干天麻、天麻酒、天麻片等,除了与公司签订订单合同外,我们还通过电商等渠道进行销售。”七星关区放珠镇森茂林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闵琦晖告诉记者,天麻采收季节,他很忙。

  2018年,他来到朱昌镇伍坪社区,流转了100亩原生林地试种天麻,取得成功之后,逐步把天麻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7000余亩。

  “现在野生天麻数量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基地主要在原生林下进行野生天麻仿生培植,力求产出优质天麻。”闵琦晖说。

  得益于朱昌镇伍坪社区优越的生态条件,天麻基地产出的仿野生天麻品质优良,深受市场和客商青睐,产量和产值不断攀升。

  “我在天麻基地打工,每天有100-120元的收入,还学到了种天麻的技术,合作社为我免费提供菌种、菌材等,在就近打工的同时,我也在自家林下种植天麻,争取提高收入。”放珠镇天麻种植户周遵友高兴地说。

  近年来,七星关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林下中药材种植、林下土鸡养殖、林下蜜蜂养殖等方式发展林下经济,“刺梨+”(蜂蜜、中药材)、七彩山鸡、血红天麻和乌蒙玄凤土鸡备受市场青睐,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七星关区红火的林下经济只是毕节市发展林下经济、壮大林业产业的一个典型例证。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和“适宜、适度、适用”的原则,毕节市大力开展产业多元化经营。10年来,毕节市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不断丰富林业发展业态,大力发展核桃、油茶、刺梨、皂角、樱桃等特色林业产业,因地制宜推广林菌、林药、林菜、林禽、林蜂等种植养殖模式,发展林下天麻AG九游会、黄精种植,林下养鸡、养蜂等产业,增加林业附加值,实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2022年,毕节市林下经济产业利用森林面积达395万亩,实现全产业链产值55亿元。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毕节市依托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森林资源优势,打造集森林观光、森林度假、森林疗养、森林探险、森林科普、森林拓展和森林体育于一体的森林旅游综合体,10年来累计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4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个。

  “乱烧一堆火,毁掉一片林,进入森林地带,严防森林火灾,搞好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提着播放森林防火宣传知识的大喇叭AG九游会,金沙县禹谟镇的护林员辛登才戴好红袖章,手握柴刀走进山林。他一边查看四周的环境,确保无农事野外用火,一边把枯死的草木砍掉。对于森林防火,辛登才从不敢怠慢。

  在金沙县,3281名护林员守护着193.86万亩青山,他们在远离城市的大山深处,以山为家、以林为伴,每天在山间巡逻,成为了森林的“哨兵”,兑现着对“绿水青山”的承诺。

  近年来,金沙县有效构建“部署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机制,按行政区域划分林长责任区域,设立县、乡、村、组、护林员五级林长,做到“山有头、林有主”,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9年9月,毕节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林长制工作,并以林长制为统领,扎实推进依法治林,资源保护卓有成效。

  3年多来,毕节市林长制工作在“林”上精准发力、在“长”上履职尽责、在“制”上探索创新,基本构建了“党政同责、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生态保护新机制。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市共有市、县、乡、村四级林长10769名,2022年开展巡林608265人次。

  2021年4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对织金县林长制工作进行了报道。2021年10月2日,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客户端平台推出特别节目《今朝更好看》毕节篇,播出《“河长”“林长”平时都在忙些啥》,介绍了毕节市河长制和林长制推行情况。

  聘请“护林员”,保护“生态林”。2021年,全市聘请管护人员37159名,全部签订管护协议,森林管护面积1384.31万亩,管护责任落实率为100%,实现所有林区管护全覆盖。

  按照“四个到位”原则,持续推进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行动,加强林业专项执法。10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涉林案件查处5000起以上。2019年,毕节市获“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先进集体”称号;2021年,获“全国林业系统‘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森林保护与执法工作得到国家肯定。

  一年前种下的香樟树苗,如今已长得有近一人高。仲春时节,春风拂面,香樟树叶随风摇曳,为这片地处石漠化山区的黔西市永燊乡黑磨村带来生机。

  村民陈天志精心照看着这片新栽种的树林和树林下套种的中药材。“这里石漠化比较严重,这片地之前免费送都没人愿意种。”陈天志感慨地说,现在公司流转种树,还给村民支付流转费,并种植中药材,增加村民务工收入。

  2022年2月,贵州省发行首张林业碳票,由黔西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申请获得。碳票是关于森林树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犹如一片树林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交易的“身份证”。

  “公司用林业碳票进行抵押贷款,用于付费流转群众的林地,而后实施精细管护,提高其固碳释氧能力。”公司总经理彭骁说,公司积极推进碳减排量指标交易,让林业碳票“变现”,助力“双碳”工作。

  为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毕节市建立健全绿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毕节市建立林业碳票管理机制,制定印发了全省第一个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全省第一个林业碳票碳减排量计量方法,颁发了全省第一张林业碳票,颁发了全省第一张茶园林业碳票;探索林业碳票金融价值,印发了全省第一个银行保险机构支持林业碳票改革工作方案。

  目前,毕节市颁发的4张林业碳票已实现融资4600万元。探索“以碳代赔”修复生态新模式,出台了《毕节市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生态损失补偿工作机制》,明确林业碳票作为生态补偿机制的一种补偿方式。探索林业碳票保险,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为黔西市金碧镇3.3万亩国储林地提供500万元森林碳汇风险保障,为全省首单商业森林碳票保险。开展林业碳票交易合作,依托贵州环境能源交易所有限公司交易平台,开展毕节市林业碳票交易相关服务。2022年12月2日,毕节市首笔林业碳票达成交易,成交总价为14.41万元。首笔林业碳票的成功交易,标志着毕节市林业碳票真正实现从“碳票”变“钞票”、让“青山”变“金山”。